多名“苏超”球员亮相!镇江润州“社超”第二轮淘汰赛开战
扬子晚报网10月9日讯(通讯员 于彬彬 刘婷婷 记者 姜天圣)秋夜凉,苏超赛场热!多名第轮10月8日晚,亮相镇江润州区社区五人制足球赛在镇江市体育会展中心室外田径场迎来第二轮淘汰赛。镇江战各社区不同年龄、润州职业的社超赛开足球爱好者以球会友,在速度与碰撞中挥洒汗水,淘汰共同点燃了这个激情之夜。苏超
本次淘汰赛有16支社区球队参赛,分为35岁以下和35岁以上两个组别,亮相每组分别展开8进4对决,镇江战共8场比赛。润州随着一声清脆的社超赛开哨声,比赛正式开始。淘汰场上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苏超奔跑、跳跃、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随着比赛进行,各支队伍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场上队员们不断拼搏的精神也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据润州区足球运动协会主席赵磊介绍,随着“苏超”镇江队赛事结束,许俊杰、张善羽等多名队员已回归“社超”赛场,与社区伙伴并肩作战。他们的归来,不仅为球队注入了强劲的战力,其展现出的蓬勃活力与高超竞技风采,更提升了“社超”比赛的精彩程度与专业水平。
“今天有幸参加‘社超’,场上感觉咱们社区球员的功底很不错。”代表鹤林社区征战的“苏超”镇江队员张善羽说,“我能明显感觉到‘苏超’带动的足球氛围更加浓郁。 受此影响,镇江的球迷和足球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到‘镇超’‘社超’的足球赛事中来,祝愿镇江足球的未来越来越好!”
来自金湖社区的陈鑫辉是一名大三学生,从小就热爱足球。作为社区球队的一员,他坦言“苏超”队员的加入让球队实力大增。“和他们对战时能明显感觉到差距,他们的水平确实很强。不过这也能理解,他们平时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本就比我们多。接下来我们会多向他们学习,慢慢磨练技术,继续提升自己。”
赵磊表示:“虽然‘苏超’镇江队赛事已结束,但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业余球员,都在为明年取得更好成绩而努力。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把基层赛事办好、把社区足球的土壤培育好 —— 一方面要拓展更多足球运动场景,吸引更多观众走进赛场;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引导,让更多孩子走上球场,感受足球的魅力,为足球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焦点)
-
夜晨大雾蒙蒙,白天烈日炎炎。昨天泉州市大部分乡镇最高气温逼近30℃,山区部分乡镇甚至超过30℃。这种小阳春天气让人仿若步入夏季,也是这几天以来泉州天气的主旋律。午间气温较高,紫外线指数较强,需要出行的 ...[详细]
-
10月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文明旅游·最美风景线”为主题,正式启动主题宣传周活动,通过多维度宣传、多部门联动、多平台发力,实现文明旅游宣传全域覆盖、全民参与,推动文明旅游理念落地生根,助力游客深 ...[详细]
-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10月4日)以多云为主,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17℃。明后天,北京将有小雨来扰,最高气温降至18℃至23℃,公众请注意防雨添衣。昨天,北京天气阴转多云,早晨至中午出现零星小雨或 ...[详细]
-
曾焕鹏在核酸检测现场为居民登记信息疫情发生后,丰泽区华大街道地质社区快速反应,吹响战“疫”集结号,第一时间支援华城社区润柏香港城小区的防疫工作。核酸检测现场、分发抗原试剂、入户 ...[详细]
-
有两个孩子的蔡某是专职妈妈,家庭富裕,不缺零花钱,却因为涉嫌盗窃被带进派出所。晋江罗山派出所调查,她8次偷超市的美妆用品。一问缘由,蔡某称是想寻找刺激,让人诧异。海峡网3月15日讯 泉州网记者吴水保 ...[详细]
-
“排队3小时,充电1小时!”长假高速充电桩“排队叫号”,有人500公里路开了11个小时
今年的国庆长假“蕴含”中秋,且有8天假期,所以自驾出行成为不少家庭首选,不用抢火车票,也不用拖家带口来去周折。不过,上了高速,对于一些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却仿佛开启了一场“闯关副本”。社交平台上不少网 ...[详细]
-
国铁北京局今日预计发送旅客139万人次,计划增开旅客列车60.5对
据“北京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3日,国铁北京局共计发送旅客156.8万人次。其中,北京地区发送旅客77.2万人次,北京地区到达旅客51.8万人次。10月4日,国铁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139万人次。 ...[详细]
-
北京市气象台5日6时发布:今天早晨有轻雾,白天阴转小雨或零星小雨,北转东风三级左右,最高气温21℃;夜间阴有小雨,东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13℃。今天至明天白天有间歇性小雨,气温明显下降,请注意防雨和 ...[详细]
-
今年3月,泉州出台的《关于改进人才服务、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统筹公共服务资源保障”。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来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 ...[详细]
-
据新京报,10月3日,网民发视频称有游客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景区司马台长城城墙刻字。视频发布后,景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介入核实。古北水镇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他个人的行为,如果我们看到了他在我们眼底下 ...[详细]